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依申请公开

佐盖曼玛镇扎代村村情简介及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区位交通】

地理方位:扎代村位于合作市南部,距市区16公里,距镇政府8公里,东邻镇政府,南邻卓尼县完冒村,西邻那吾镇塔哇村,北邻地瑞村。

地貌地形:地处高原地带,平均海拔高度3200米。

交通环境:辖区内交通便利,已实现全程村道硬化。

【区划人口】

共有6个自然村:扎代、尼秀、知合拉、克欧、岗兰木、罗日布,主村在扎代自然村;2012年确定为贫困村、2017年退出;全村现有常住户有177户、1276人,建档立卡户72户464人。低保户19户93人。扎代村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56名,男党员44名,女党员12名,60岁以上党员6名,党龄50年以上2名,群众主要依靠畜牧业养殖、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来增加收入。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750亩,人均耕地3.93亩,实际耕种2485亩,闲置耕地2265亩,草场面积9.6万亩。

森林资源:森林面积500亩。

【土特产品】

1.曲拉,每年出售13000斤;

2.酥油,每年出售5800斤。

【人文历史】

历史文化:南木特藏戏。

传统习俗:插箭、煨桑、抓娘乃、赛马、天葬。

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扎代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领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帮扶单位和帮扶工作队的倾力帮助下,全村上下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主要工作围绕脱贫攻坚谋划、主要力量围绕脱贫攻坚聚焦、主要资源围绕脱贫攻坚配置、主要政绩围绕脱贫攻坚检验,咬定目标不放松、精准施策不动摇,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2017年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我村72户贫困户464个贫困人口与全市一道共同实现整体脱贫,现行标准下农牧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扎代村时刻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全村上下深刻认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充分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工作争创一流”的精神,统筹安排,强力推进,全面巩固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顺利有序过渡到乡村振兴上来,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农牧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扎代村时刻严格落“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并分类优化调整,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兜底救助类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定。全面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低收入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确保低收入人口不因扶持政策大幅调整而产生新的返贫致贫隐患。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脱贫攻坚期内给予的强化财政保障能力政策要维持一段时间,并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衔接。

2.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近年来,扎代村建立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监测对象动态管理、帮扶对象动态清零的原则,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盯紧控辍保学、因灾因病、劳务输转、易地扶贫搬迁、专业合作社等重点环节,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切实防止规模性返贫。

3.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扎代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切实强化与行业主管部门协同推进。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严格遵循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切实把彻底解决“半僧半学”问题作为控辍保学的重中之重,严禁未成年人入寺为僧;全面落实州市乡村四级联控联保工作制度和各项教育惠民资助政策,巩固控辍保学成果。

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脱贫人口全员参保不断档。建立农牧村群众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和改造机制,通过易地搬迁、人居环境改造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重点和低收人口的基本住房安全,实现动态清零。

积极筹备农牧村安全饮水工程建管一体化建设,持续做好农牧村安全饮水改造提升工程,加大农牧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力度,切实提升农牧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

4.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我村现有易地扶贫搬迁户29户,我村坚持抢抓省、州、市倾斜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机遇,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就业需求以及集中安置区后续配套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全面落实后续扶持各项政策,持续巩固拓展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并建立健全关爱机制,促进搬迁群众更好融入安置地社会建设与发展。

5.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扎代村多措并举,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管理监督办法,因地制宜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管理模式,提升扶贫资产运营效益,规范扶贫资产收益分配。全面摸清扶贫资金投入实施的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分类分部门建立管理台账。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持续发挥效益。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持续发挥效益。

(二)聚力聚焦产业就业,全面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

6.持续发展壮大乡村特色富民产业。扎代村以“五无甘南”及“一心三区”创建为契机,立足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科技支撑,坚持绿色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紧扣乡村产业振兴和群众持续增收这一核心,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明显的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建设标准化大规模农牧业养殖基地,大力发展特色藏羊养殖,扎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鼓励扶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改善生产条件。加快构建“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新格局,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产业质量提升、规模扩大、效益倍增。

7.巩固拓展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扎代村以务工增收、以功代赈为契机,扎实开展就业宣传教育,搭建用工信息平台,优化脱贫攻坚期内出台的稳岗就业政策,加大劳动力组织化劳务输转力度,增加农牧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和易致贫人口的务工就业收入。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的就业现状、就业能力、就业需求进行动态监测,分层次、分类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全方位现代教育培训。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生态护林员政策,进一步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优先安置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地就近就业。不断提升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在道路维护、保洁、绿化、水电保障、养老服务、公共安全管理、公益设施管理等方面公共服务水平,让乡村公益性岗位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

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林业草原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吸纳本村农牧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继续延续大学生扶贫专岗扶持政策,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在工作职能上逐步向乡村振兴转化。

(三)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提升农牧村公共服务水平

8.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争取资金,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继续加强农牧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防洪、山洪灾害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巩固提升全域旅游无垃圾、生态文明小康村和“一十百千万”工程建设成果,深入开展环境革命、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回收处理、村庄规划编制、“四好农村路”建设、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等行动。

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向进村入户倾斜,加快推进乡村道路路网、自然村通硬化路。加强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着力补齐供水、防洪、水生态、抗旱等方面短板。积极争取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争取推进供气设施向我村延伸。

9.继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加强村小寄宿制建设工作。全面实施幼儿园“温暖工程”。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深入实施健康行动,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优化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病签约服务,调整完善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继续做好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协调工作,持续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

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农牧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力争五年内能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动农牧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推进“五无甘南”建设。在全面巩固全域旅游垃圾成果的基础上,全力打造“五无甘南”新名片,打响高原绿色有机无公害特色品牌,举生态旗、打生态牌、吃生态饭、走生态路。推进全域无垃圾,有效整治城乡人居环境,着力改善农牧村村容村貌,力争五年后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体系,全面提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推进全域无化肥,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全面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改良土壤,有效遏制土壤板结、农作物品质下降的现状,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逐步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附加值,推动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域无塑料,从源头消纳减量,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加强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推进全域无污染,加快推进农牧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推广清洁能源使用,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推进全域无公害,加强农产品质量管控,加快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全面推进绿色发展进程。

11.打造涉藏地区乡村振兴样板。坚持“乡村振兴,规划先行”原则,借鉴试点经验和工作模式,同步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建设生态宜居、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实现自然村全覆盖。从整体上实现农牧村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管理民主、和谐稳定,引领农牧村生态文明新风尚,构建和谐共享的生态文明新体系,整体提升高原绿色甘南的美丽形象。

(四)聚焦农牧村低收入人口,健全常态化帮扶机制

12.加强农牧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充分发挥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监测预警系统作用,对农牧村低保对象、农牧村特困人员、农牧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牧村低收入人口定期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残联等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农牧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对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落实相应救助政策。完善农牧村低收入人口定期复核和动态调整机制。

13.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健全政府主导、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分层分类、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实现农牧村低收入人口困有所助、难有所帮。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监测筛查,科学认定农牧村低保对象,提高政策落实的精准性。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对农牧村低收入人口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以及当年就医自负费用超过上年度家庭总收入的患病人员落实“单人户”施保政策。完善低保家庭收入财产认定方法,过渡期内群众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优待抚恤金、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奖学金、见义勇为等奖励性补助,以及政府发放的各类社会救助款物不计入低保家庭收入。

健全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牧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和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牧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在计算家庭收入时扣减交通费、通讯费、食宿费等必要的就业成本。完善农牧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残疾人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合理提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落实社会救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救助需求等,有针对性地及时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应助尽助。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采取“资金+物资+服务”的救助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心理慰藉等服务。实施基础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工程,健全社会救助服务机构、在原有“扶贫保”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保险产品,将因灾、因病、因意外、因学等重要致贫返贫隐患纳入保险理赔范围,切实织密织牢防止致贫返贫的坚实屏障。

14.合理确定农牧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继续全额资助农牧村特困人员(孤儿),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过渡期内逐步调整脱贫人口资助政策。增强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功能,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巩固住院待遇保障水平。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险水平的基础上,大病保险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孤儿)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倾斜支付。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设定年度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

15.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完善农牧民群众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最低缴费档次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计划生育“两证户”、持证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保费。在提高农牧民群众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时,对上述困难群体和其他已脱贫人口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加大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牧村留守儿童等保障力度。加强残疾人托养照护、康复服务。

16.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保持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人口和易致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牧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五)持续深化帮扶工作,着力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17.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统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脱贫攻坚领导体系、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印发<甘肃省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法>的通知》中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人员选派具体要求,按照“撤回一人不充一人”的原则,做好接续及人员轮换工作,进一步深化对帮扶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帮扶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力量上再加强、措施上再细化、要求上再明确、力度上再加大,扎实做好各项帮扶工作,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把乡村一线作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主战场,把驻村任职作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重要途径。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培养一批会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18.坚持和完善帮扶单位参与帮扶机制。继续坚持并完善帮扶单位定点挂钩及结对共建工作,建立长期稳定结对帮扶关系,防止出现工作断档、帮扶力量弱化。优化协作帮扶方式,争取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加强产业指导、消费帮扶、人才支援,积极推动扶贫协作向发展协作转变。建立和保持协作结对关系,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交流合作,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实效,推动共同发展。

(六)做好政策有效衔接,保持原有支持政策总体稳定

19.做好财政投入政策衔接。积极争取省、州、市、镇财政支持政策保持稳定,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保留并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聚焦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对农牧村低收入人口的救助帮扶,通过现有资金支出渠道支持。统筹整合可利用的各类资金,加快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持续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以工代赈资全部落实到项目,积极吸纳当地劳动力,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用足用好财政相关转移支付继续支持脱贫地区的倾斜政策。继续保持并不断优化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支持政策。过渡期内继续落实脱贫攻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20.做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继续发挥再贷款作用,现有再贷款帮扶政策在展期期间保持不变。进一步完善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对有较大贷款资金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对象,鼓励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加大对优势特色产业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投资渠道。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健全完善政银担保合作机制。支持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在业务范围内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服务,在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领域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开发优势特色农牧产品保险,持续推进农牧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在优先保障已脱贫户、易致贫户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供给。探索农产品期货期权和农业保险联动。用好脱贫地区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政策。

21.做好土地支持政策衔接。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严格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坚决不允许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和耕地长期撂荒,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按照应保尽保原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统筹协调解决。

22.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培养一批带领群众致富的微电商、农创客和能工巧匠,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牧民。

(七)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3.做好领导体制和责任体系衔接。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市委级镇党委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层层压实责任。夯实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接的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专责工作机制,将原脱贫攻坚专责工作组调整为乡村振兴专责工作组,牵头负责行业部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平稳有序做好扶贫机构职能调整优化,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

24.做好工作体系衔接。及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结合本村实际,理清重点环节和重点任务,有针对性地提出分年度分阶段推进措施,明确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责任领导和完成时限,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着落。持续加强农牧村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探索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

25.做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举措纳入“十四五”规划。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十四五”相关规划。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

26.做好考核机制衔接。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选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扎代村“两委”及驻村帮扶工作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统筹安排、强力推进,全面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扶工作,确保扎代村农牧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