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作市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创新为擎,绘就了一幅“青藏之窗·雪域羚城”的壮美画卷。当周生态文化旅游区作为合作市“会客厅”,不仅坐拥国家4A级景区的万顷碧波,更将民族文化基因深植旅游肌理,构建“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景、冬戏雪”全季旅游格局,成为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样本。 旅游+生态,让旅途更纯粹。景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羚城大地铺展1.2万余亩高原生态画卷。冷杉、云杉、高山杨等乔木和沙棘、野杜鹃、蔷薇等灌木错落生长的7200亩原始森林,与草原共同构筑起立体生态系统。这里孕育着多种野生菌类,形成完整的高原生物链,阴坡冷杉林郁郁葱葱,如绿色织锦铺陈山间;阳坡草甸广袤无垠,亭台帐篷点缀其间,勾勒出“林草共生、山水相依”的自然画卷。 旅游+智慧,让旅途更精彩。景区以低碳科技守护高原生态,投放新能源观光车与太阳能充电桩,健全场所5G网络和公共WiFi设施建设,升级打造的星级旅游厕所搭载智能交互平板,让科技服务融入旅途每个细节。同时,景区以智慧旅游为引领,依托高原风光,打造直升机、动力滑翔伞、热气球等低空飞行项目。游客乘坐直升机穿云破雾,俯瞰羚城全景;乘热气球于晨曦升空,饱览大地壮美。这些项目为传统旅游注入智慧动能,让游客从全新视角尽览羚城大地的雄浑与秀美,彰显科技赋能旅游的创新实践与价值。 旅游+文化,让旅途更厚重。景区作为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主会场和甘南州民族性群众文体活动、节日庆典聚会的场所,将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黑牦牛帐篷、牛文化体验点、草原牧歌藏王宴等各类体验性项目,游客可品尝烤全羊、草原火锅等美食,在篝火晚会上共跳锅庄舞、聆听民歌弹唱,于马背上感受驰骋的飒爽,走进工坊体验唐卡绘制工序,在拍照打卡点定格高原风情。从舌尖上的美味到指尖的手工艺品,让民族文化从“静态展示”变为“沉浸式体验”。 除此之外,景区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着力点,创新拓展“旅游+研学”“旅游+美食”等融合业态,为高原文旅市场转型发展破解新密码,不断提升景区的生态吸引力、文化感染力和产业竞争力,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旅游+”新业态的创新实践,让景区成为游客亲近高原生态、体验民俗风情的向往之地,更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 “强引擎”。周边村子群众不仅通过草场出租获得固定分红,还通过参加培训后担任景区讲解员、民宿管家等职务,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增收愿景。景区推出露营地、特色民宿等复合型旅游,融入民族手工艺品、农畜农特产品及旅游文创产品等特色农旅商品,以“景区带村、产业富民”模式拓宽增收渠道,为区域文旅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持续转化为群众幸福生活的“经济价值”,书写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时下,“旅游+”助推合作当周生态文化旅游区高质量发展势头正劲,景区将继续聚焦创新创意驱动,纵深推进业态、产品、市场、服务多维融合,全力构建特色鲜明、韧性强劲的文旅产业生态圈,逐步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多元化景区,奋力开创“旅游+”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动能持续迸发的文旅融合新局面。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