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合作市人民政府网站!
合作要闻

加强草原保护工作 维护草原生态平衡

发布时间:2015-10-15 17:11:58 阅读次数:次

 合作市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国道213线横贯境内,是中原地区和安多地区连接的纽带,是内地通往西藏的桥梁,历史上是藏汉交流、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商贸集散地,畜产品流通、销售和加工条件得天独厚,肩负着保护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安全屏障的任务。全市现辖6乡4个街道、39个村民委员会、8个社区、24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03万人, 其中农牧业人口3.46万人,占总人口的43%,现有草地总面积261万亩,以犏牛繁育和犏雌牛(奶牛)养殖为主。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草原保护建设力度,先后组织实施了退牧还草、(黑土滩)沙化治理等一系列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大工程,取得了积极效果。
    一、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市在天然草原保护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不断深化牧区改革,全面推进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同时,大力开展以草原围栏、人工饲草料基地、牧草良种补贴等为重点的草原基础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牧区开发示范工程、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退牧还草工程、草原监理和防火体系建设等一批草原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使草原的基本条件得到了初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草原畜牧业得到平稳较快发展,我市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草原法规政策不断完善,由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并下发了《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 切实加强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决议》,市委、市政府作出了《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加强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决定》,并依据《草原法》和《草原防火条例》制定了《合作市草原防火管理办法》和《合作市草原防火预案》。同时,为了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根据省人民政府《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贯彻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推进草原保护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及省州有关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精神,制定《合作市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和规定,并组建了由99人组成的草原防火应急大队,建立健全了市、乡、村三级草原监理队伍,成立了乡村草管会,对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提出了一系列支持保障政策。二是草原保护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市以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场为重点,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这一中心工作,突出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区域性首位产业地位,大力推进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以专业合作社为基本经营单元,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力促草原保护与建设步伐加快。截止2014年底,人工种草13.92多万亩,改良草原10多万亩,草原围栏120多万亩,255.35万亩可利用草原实施了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怛达草产产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有效运行,使我市生产加工草捆、草块等干草产品6多万吨。通过保护建设,项目区草原植被得到初步恢复,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牧民种草养畜热情高涨,以草定畜、科学养畜的意识得到增强。
      二、存在问题
    通过持续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和落实相关草原保护制度,工程项目范围内草原生态明显恢复。但总体来看,草原保护建设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牧民认识不到位,建设草原积极性不高
合作市属于2010年国务院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确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其功能定位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而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继退牧还草工程后,国家按照功能定位,做出的又一保护草原生态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惠及广大农牧民的民生工程,其本意和精髓是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补奖机制实施以来,市上按照实施方案,兑现了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和牧户生产资料综合补贴。但从我市实施的情况调研分析表明,农牧民认识不到位,基本没有将补奖资金用于草原生态建设,补奖资金只起到了农牧民增收,对草原保护、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提高牲畜饲养质量等方面没有投入,也与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初衷不吻合,接续产业没有形成,生产方式没有完全转变,为了基本的生活和发展需求,牧民不可避免地会对草原重新过度利用。
    (二)草场承包不到位,草场利用不合理
我市的草场承基本上都是村组形式承包,草场利用大锅饭形式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在管理上存在着责、权、利不清,建、管、用不统一的弊病,加上长期以来牧民群众传统惜售观念的影响,再加上草场利用不合理,对草场的无限制使用已远远超过了其再生能力,导致了草场退化严重,产草量下降,草畜矛盾十分尖锐,这一点在佐盖多玛乡表现非常突出。
    (三)草原争议有待解决。部分争议草场的归属尚未解决,表现在使用上一哄而上呈掠夺式经营,管理上无人过问处于三不管状况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的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科技支撑亟待加强
草原牧区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简单粗放,效益低下。草原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均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技术更新慢,实用技术少,科研与技术推广相脱节,科技对畜牧业生产发展和草原生态保护贡献率偏低,不能适应当前草原生态建设的需要。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专业化布局力度,淘汰杂畜及非生产畜
     我市现有牲畜26.23万头(只)合56.68万羊单位,虽然近年对超载家畜进行了淘汰,但按照草畜平衡的标准测算,超载现象仍然存在,在天然草原尚未修复,并且仍在退化的现状下,若要实现草畜平衡,减畜已是我们目前唯一的选择。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牲畜数量控制在21万头(只)以内,其中基础母牦牛、奶牛(犏雌牛)数量达到,14.7万头占牲畜总数70%以上,具体做法是按照不同的区域特点,合理配置畜种资源,佐盖多玛、卡加道、佐盖曼玛等纯牧业乡(村)以饲养牦牛为主,引进黄种公牛、娟姗牛冻精等杂交生产犏雌牛,凡是15头以上有发展潜力的养殖户,将草原补奖资金整合用于专业化布局上,每年购进一定量的黄种公牛和基础母畜,力争在三年内户均基础牦牛存栏达40头以上;卡加曼、那吾、勒秀等半农半牧区以饲养奶牛为主,凡是饲养5头以上的牧户,将草原补奖资金整合用于购买奶牛,三年内户均存栏生产奶牛10头以上。同时坚决淘汰山羊,厥麻猪等对草原危害大且生产效益不高的牲畜。将绵羊养殖数量压缩在最低水平,不高于畜群数量的20%。力争在3年内除牲畜正常出栏外需增加劣质畜、非生产畜、老龄畜的淘汰力度,达到草畜平衡。
    (二)加大牲畜改良选育力度,提高牲畜个体性能,以质量弥补数量
    每年从草原奖补资金的良种补贴项目中,购买一定数量的良种黄种公牛、良种能繁母牛,按2015年全市纯牧区能繁母牛基础群3.6万头计标三年内共需购置黄种公牛1800万头(按1:20配置),同时在犏雌牛(奶牛)养殖带每年采取娟姗牛冻精、半血野牦牛冻精等方式人工受精1万头杂交生产犏牛,加大繁育工作力度。其中的犏公牛30月龄前出栏到牛羊育肥区进行育肥后在出栏,在冬春季为肉食品加工企业提供原料;优选犏雌牛进入奶牛养殖区作为奶牛饲养,鼓励农牧民群众做大做强犏牛繁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
     (三)认真实施牧草良种工程,结合棚圈建设,推进舍饲畜牧业发展
    多年来实践证明,青燕麦以耐寒,高产而不失为高寒牧区的主要草种,因此,除水热条件较好的个别地区外,种植一定的紫花苜蓿等多年生优质牧草外,全市要加大以一年生青燕麦为主的种草任务,力争到2020年全市补播改良26万亩,种草面积达13万亩,年产青干草16万吨。以满足24万个羊单位舍饲饲养的饲草料。同时加大对饲草料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强我市在饲草料加工、储存等方面的建设,为夏季育肥、冷季补饲和抗御重大自然灾害奠定物质基础。
    (四)加大草原修复和保护力度,坚决制止乱挖草原及损毁草原设施的行为
    一是对草原严重退化,沙化及鼠虫害严重的天然草原结合黄河项目加大补播修复,治理力度,到2020年累计实施鼠虫害治理面积达到89万亩,补播改良26万亩使重度退化的草场得到基本修复;二是加大草原管护力度,建立市、乡、村三级管护网络,将乡、村二级管护经费纳入草原奖补资金中予以解决;三是加强草原围栏,鉴于目前草原设施特别是围栏损毁严重的现状,今后应注重将责任落实在乡、村一级,规定凡是在该乡、村辖区内损毁、遗失的草原围栏由该乡人民政府组织修建、维修,其费用从当年草原补奖资金中每户按比例扣除支付,从而增加基层政府和牧户的监督、管护意识。
    (五)以专业化养殖为基础,加快推进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步伐,提升规模养殖效益
    一是规范现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我市现有专业合作社357个达到了每个自然村建立一个专业合作组织的目标。已 组建的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尚处于初级阶段,仅仅停留在生产环节的简单合作,并没有解决把农牧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的问题。农牧民与产品营销实体间没有形成合同关系,销售与生产脱节,生产者利益得不到保障,农牧民参加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要按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做好指导和协助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行工作,加大引导培育力度,做到边发展,边规范化,逐步提高。二是加大政策信贷支持力度,建议从草原奖补资金中每年统筹部分资金用于支持专业合作社建设,对规模较大,跨区域联合,带动农牧户较多,运行较规范,农牧民增收效果好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同时信贷融资部门要安排专项贷款,为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的信贷支持。
    (六)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加大乳产品开发力度
    我市作为全州重要的乳产业基地,目前,我市犏雌牛(奶牛)存栏已达6.5万头,年产鲜奶1.75万吨,已远远超出现在现有乳制品企业的加工能力,加工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因此,在制订犏雌牛(奶牛)养殖带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合作市工业园区建设,引进或扩建乳产品加工生产龙头企业,建设行政村或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鲜奶收购点,加大乳产品精、深加工的开发力度,打响高原有机绿色食品品牌,为真正将合作市打造成高原“乳都”解除后顾之忧。
     总之,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草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尽管存在的问题多、压力大,但只要我们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一定会建设一个蓝天、碧水、青山、草美的和谐美丽新合作。

上一篇:合作市召开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业务知识培训会

下一篇:合作市举行天津市司法局援赠环卫设施发放仪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