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网站年度工作报表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乡镇街道部门单位

重点领域公开

合作市统计月报(2024年四季度)

2024年以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州市经济运行调度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紧扣一产稳二产强三产活”发展定位,铆足干劲抓项目、全力以赴提工业、多措并举挖潜力、千方百计促增收、强化调度保目标,扎实履行统计职责,抓好源头数据质量,不断提升统计工作质效,服务好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出“缓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8.1亿元,同比增长4.2%,低于目标任务3.8个百分点,高于全州增速0.4个百分点,位居全州第三;完成一产增加值3.15亿元,增长6.9%,高于目标任务1.4个百分点,高于全州增速2.1个百分点,位居全州第三;完成二产增加值19.02亿元,增长9%,高于目标任务1.5个百分点,高于全州增速0.6个百分点,位居全州第三;完成三产增加值45.93亿元,增长2.4%,低于目标任务4.6个百分点,低于全州增速0.1个百分点,位居全州第四;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2.66亿元,增长5%,低于目标任务1.5个百分点,高于全州增速0.7个百分点,位居全州第四;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高于目标任务1.1个百分点,高于全州增速3.6个百分点,位居全州第二;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37亿元,增长16.8%,高于目标任务6.3个百分点,高于全州增速0.3个百分点,位居全州第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66亿元,增长3%,低于目标任务5个百分点,低于全州增速2.2个百分点,位居全州第六;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3亿元,增长3.5%,低于目标任务5.5个百分点,高于全州增速1个百分点,位居全州第三;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6亿元,增长5.4%,低于目标任务0.5个百分点,高于全州增速3.9个百分点,位居全州第三;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54亿元,下降6.2%,低于目标任务11.3个百分点,低于全州增速0.9个百分点,位居全州第5;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90元,增长4.91%,低于目标任务1.59个百分点,高于全州增速0.11个百分点,位居全州第完成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8元,增长7.8%,低于目标任务0.2个百分点,低于全州增速0.2个百分点,位居全州第

总体来看,13项主要指标中除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其余指标均实现正增长,一产二产规上工业、建筑业4项指标完成了目标任务,其余指标均未完成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9项指标总量排名全州第一,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5项指标增速位列全州前三,经济总量在全州的占比从2023年底的26.3%提升到26.6%,在全州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位居第一。

二、经济运行呈现的特点

(一)农牧业经济稳步增长。2024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270万元,同比增长6.9%。全市粮食总产量1.1241万吨,增长4.69%。其中,夏粮产量0.935万吨,增长5.62%;秋粮产量0.1889万吨,增长0.27%。粮食单产82.95公斤/亩,增长0.06%。全市肉牛出栏5.0323万头,比上年增加0.423万头,增长9.19%;牛存栏7.979万头,比上年末减少0.18头,下降2.21%。全年羊出栏11.944万只,比上年增加1.206只,增长11.23%;羊存栏18.514万只,比上年末减少0.297万只,下降1.58%;猪出栏2.359万头,比上年增加14头,增长0.06%;生猪存栏1.189万头,比上年末减少394头,下降3.21%。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0167.4亩,增长43.11%,产量1164吨,增长35.04%。其中,当归种植面积683亩,增长173.2%,产量81.5吨,增长120.27%;黄芪种植面积153亩,产量46吨;党参种植面积3625亩,产量309.5吨;其他中草药种植面积5706.4亩,下降16.75%,产量727吨,下降11.87%。蔬菜种植面积639.9亩,同比下降21.45%,产量523.05吨,下降16.25%。瓜果种植面积14.5亩,同比增长100%,产量2.82吨,增长0.71%。

(二)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平稳。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26636万元,同比增长5%。其中,规模上工业增长9.1%,规模以下工业下降10.5%。规模上工业累计完成产值317115万元,增长20.63%;规模下工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264万元,下降17.92%。黄金完成产值204018万元,产量4062千克,增加255千克,增长6.69%;受全社会用电有效需求的拉动,电力供应业完成产值71553万元,增长9.03%;乳制品累计完成产值23309万元,下降31.22%。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全年完成37.66亿元,增长3%,低于目标任务5个百分点截止12月底,全市在库项目43个,总投资39.5亿元,库存投资14亿元,其中:房地产项目仅有2个,库存投资0.63亿元;其他民间投资项目11个,库存3.9亿元;政府投资项目30个,库存投资9.47亿元。1月份,我市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6个,申请投资5.5亿元。

(四)商贸业经济运行趋于平缓。全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3亿元,同比增加0.76亿元,增长3.5%。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消费作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的作用持续显现。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完成零售额6.5亿元,增加1.66亿元,增长34.6%,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而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完成零售额16.1亿元,减少0.9亿元,下降5.3%,呈现出与限额以上企业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

(五)城乡居民收支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90元,增长4.91%,低于目标任务1.59个百分点;完成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8元,增长7.8%,低于目标任务0.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28770.93元,同比增长5.03%;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8195.19元,同比增长8.10%;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3437.28元,同比增长4.74%;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3856.46元,同比增长7.66%;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1457.62元,同比增长3.64%;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11.34元,同比增长39.49%;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824.37元,同比增长3.74%;农村转移性收入765.51元,同比增长4.96%。

()财政收支总体向好 全市累计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88738万元,占年度预算数83702万元的106.02%,高于均衡进度6.02个百分点,多收5036万元,较上年同期83291万元上升6.54%,超收5447万元;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1588万元,占年度预算31473万元的100.37%,高于均衡进度0.37个百分点,多收115万元,较上年同期29974万元增长5.38%。完成地方财政支出225436万元,占变动预算256784万元的87.79%,较上年同期240344万元下降6.2%,减支14908万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第一产业方面:畜牧业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防灾减灾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舍饲养殖难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及高效益的养殖模式,饲料价格持续上涨,人工成本居高不下,造成养殖成本不断增加,整体养殖效益有所下降;牛羊肉价格持续下跌,农牧民群众发展养殖业意愿不强,造成牲畜存栏量持续下降,影响了出栏量和产值的进一步提升。

(二)第二产业经济发展乏力:一是结构单一是合作市工业经济长期存在的特点。尤其近年来,合作市发展工业经济面临内外部双重环境的压力。一方面是这个国民经济领域生产过剩,一方面是合作市工业发展先天不足的。支撑合作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几个产品中,黄金是特殊商品,资源的约束性强;电力供应是垄断型的特殊地位;先前具有一定对比优势的乳制品产业,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下,华羚公司发展态势出现了抑制,燎原公司出现下降的趋势。其他以建筑材料为主要经营对象的企业,发展前景不明且后劲不足。二是受全州各县建筑业大幅增长冲击,我市建筑业增加值虽然稳步增长,但是远远跟不上各县建筑业的大幅增长趋势。

(三)第三产业总量偏大,GDP增速趋于平缓今年以来,GDP总量67.4%的第三产业增速只有2.4%,低于目标任务4.6个百分点,成为全市GDP增速回落的主要因素一是2023年州市合计人均发放津贴24375元。2024年州市合计人均发放共计26721元,人均增长差额2346元,同比上年度劳动工资增速有所下降,对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造成一定影响。随着我市房地产行业及成品房逐见饱和的现象进一步凸显,商品房销售面积低,商品房出售少,房地产增速较去年同期减少,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增速的快速发展。批发零售业同比下降11.7%、住宿餐饮业同比下降 1.5%、金融业同比增长  1.9%,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他增长的四个行业增速较为缓慢,仍处于低位运行趋势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部分企业对达标入库工作心存顾虑指标“销售额”和“营业收入”比较敏感,思想上存有戒备心理,担心相关部门会以统计数据为纳税、处罚的依据而不愿如实申报。同时,企业申报“四上”后,要履行联网直报工作义务,需要额外聘请财务人员建立会计台账,增加管理成本,导致企业申报意愿普遍不高,企业规入库工作推进困难。

、对策建议
 (一)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一是继续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基本建设、设施农牧业、农村能源建设、种养业设施建设,改善农牧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充分利用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提高粮食单产。最大限度地实现耕地的优化使用和效益增值。三是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和稳定畜牧业生产。认真做好秋冬各种动物疫病防治,加强对市场疫情监控、预报、预警,切实做到有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努力保持畜牧业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立足资源优势,推动工业经济增长 一是要全力促进优势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依托资源、调整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加大对我市乳制品、黄金等制造行业的市场开拓和扶持、培育力度,提高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尽职尽责做好对规下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各主管部门尽早积极深入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同时也让企业尽快掌握政府最新政策,便于企业及时组织调度生产,解决问题。
 (三)强化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确保投资增长后劲
一是加快工业园区的投资建设进度,加紧退城入园企业的建设,加快工业大项目的引进与落地,努力提高工业项目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推动投资结构调整。二是针对今年拟开工建设的项目,按照开工要求排出各节点的工作目标,明确开工时限,加强协调和督查,确保年内开工。对去年以来举行开工典礼仪式的项目,督促项目尽快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三是加强征用土地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土地指标,缓解土地要素制约。同时,重视资金运行调度和筹集,积极化解资金紧张问题,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动,突出重点,促进平衡,保障建设资金供给。
 (四)继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重点监控粮油、肉、蔬菜、居住等直接影响民生的物品的主导因素变化,搞好居民基本消费品的供需平衡,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二是继续落实稳定生产、保障供应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确保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引导群众理性消费,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规范房地产市场,确保商品房交付进一步完善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