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活动,维护公平、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实守信、依法履责,切实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更好的促进就业创业和人才顺畅有序、合理流动,合作市人社局持续开展清理整治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线索,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整治及征集时间 本次整治及征集工作时间为2025年7月7日至7月31日。 二、整治及征集内容 (一)整治内容 1.依法整治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包括各类以人力资源服务、共享、代理、合作以及转包、加盟等方式的“假外包、真派遣”;依法整治劳务派遣单位用工管理混乱、规避劳动关系、逃避相关法律法规责任等乱象,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矿山企业井下作业非法使用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单位无故拖欠或克扣用工单位支付的工资款,不依法参保等行为。 2.依法整治未经许可或备案,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包括线下“黑职介”,通过自建网站、小程序、公众号等开展非法职业中介,搭建互联网平台供其他单位或个人发布开展招聘或职业中介;依法整治以职业介绍为名,收取高校毕业生等求职人员押金、中介费及其他费用、扣押身份证或其他证件等违法违规行为;招用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行为;以人力资源测评、咨询等备案类服务为名非法开展职业中介。 3.依法整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未依法开展业务的行为,包括参与签订不实就业协议、不履行信息审查义务、哄抬或操纵人力资源市场价格、向劳动者收取押金等违法违规行为。 4.依法整治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等情况;依法整治超时加班、克扣劳动者劳动报酬等违法违规行为;以“保offer”“内推”高薪岗位等话术,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侵害求职者钱财行为;泄露、贩卖或以其他方式违法使用求职者个人信息。 5.依法整治以职业介绍、劳务外包、承揽业务等名义违规开展劳务派遣或其他人力资源服务的行为,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内部推荐”等为名收取高额费用、介绍挂靠“残疾人证”牟取不正当利益、诱导个人参与贷款、以培训等名目设置求职招聘陷阱骗取财物等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二)征集内容 1.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包括线下“黑职介”和通过自建网站、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开展非法职业中介(搭建互联网平台供其他单位或个人发布招聘信息或开展职业中介);以人力资源测评、咨询等备案类服务为名非法开展职业中介。 2.“招转培”“培训贷”,即以招聘或职业中介、人力资源培训等为名,欺诈、诱导求职者接受职业培训,缴纳高额费用或签订贷款协议。 3.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或以“直签保录”、高薪岗位“内推”等话术炒作引流等侵害求职者权益。 4.诱骗、胁迫求职者从事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 5.以服装费、转正费、风险保证金、耗材费等各种名义违规收取财物。 6.在招聘和用工过程中,扣押求职者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等个人证件原件。 7.发布含有民族、性别、年龄、地域等歧视性条件及其他与岗位适配性无关的限制性条件招聘信息。 8.泄露、贩卖或以其他方式违法使用求职者个人信息。 9.其他侵害求职者权益的人力资源服务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三、整治方式及征集方式 (一)整治方式。本次整治工作将严格贯彻“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采取现场检查或书面检查的方式进行。检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开,对拒不配合检查或存在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立案查处。 (二)征集方式。如有上述相关行为线索,请在征集时间内将有关情况发送至电子邮箱(附后)。提交线索应包括但不限于涉嫌违法违规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所属区域等基本信息,相关招聘或用工信息发布渠道、发布时间、发布内容、发布人、签订的合同或协议、支付的费用凭证等相关证据资料。 四、投诉举报 欢迎社会各界对我市人力资源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投诉举报。我们将对举报属实的线索依法依规予以核处,并对举报人信息严格保密。同时,将定期向社会公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诚信记录和违法违规案例,接受社会监督。 呼吁广大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请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等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 投诉举报电话:0941-8230836。 电 子 邮 箱:2843143749@qq.com。 合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7月10日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