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向往的生活?蓝天、白云、雪山、草原还是清新的空气? “合作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天更蓝了,我们都愿意到户外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正在广场遛弯的市民王先生不禁感叹。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一抹抹新绿,在羚城大地悄然绽放……谷雨前后,雪域羚城掀起植树造林的热潮。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义务植树,铲土、扶苗、培土、浇水……大家齐心协力,合力栽种每一株小树苗,植绿添绿,播种希望。 越来越多的土地披上绿装,人民群众的绿色福祉不断增加。近年来,合作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合作市城区面山区域为中心,逐步向主要交通干线公路两侧荒山延伸,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面山造林、造林补贴等生态工程,完成国土绿化4.13万亩,打造8处绿化基地(其中:面山绿化2.23万亩;其他造林工程1.9万亩)。 目前,全市有大小河流 32 条,森林覆盖率达5.82%,森林蓄积28.70万立方米;草原面积165.4万亩,湿地面积47.6万亩,草原植被盖度97%,草地、森林、河流和湿地系统构成了一幅秀美壮丽的自然画卷。 每到夏日,位于合作市的美仁草原,就会迎来最美的季节。云卷云舒,碧草萋萋,金花簪地,牛羊成群,仿佛从绿色的尽头出发…… “草长得再好,也不能过度放牧,家里的牛羊是有定数的。”牧民仁青告诉记者,以前,大家的生态保护观念比较差,想着养的牛羊越多,赚的钱就越多,没考虑过草场能不能承载得起这么多的牛羊。 2019年以来,合作市累计投资1.28亿元,相继实施了退牧还草、退化草原生态修复、若尔盖草原湿地—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重点生态修复及保护工程,建植人工草地11万亩,改良退化草原24万亩,治理黑土滩11万亩、毒害草5.5万亩,鼠虫害防控252万亩。 从政府牵头到牧民自觉,“草原绿”越发浓郁。草原生态得到了极大改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增强了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绿色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草原“减负”,就是牧民致富。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生态恢复带来的红利。合作市通过生态建设,使项目区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拓展了发展空间,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增加农牧民收入开辟了新的途径。截至目前,全市共招聘生态护林员592名、草管员79名,近三年累计发放补助资金近950万元。同时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2.23万亩,发放补助资金1823.96万元,受惠农户1025户。并发放天然林保护工程集体个人公益林管护补助215.12万元,受惠农户1066户。实现了生态效益与人均效益双收益。 春风轻拂,勒秀洮河水微微荡漾,波光粼粼。成群结队的小黄鸭在河面上尽情嬉戏、觅食…… 明媚的春光里,森林尽情抽枝展腰,山桃花开得正艳。 “勒秀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水更清了,野生动物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了,林更密了。”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下巴沟保护站党支部书记、负责人张树和说,近年以来,勒秀镇林区在提高林木覆盖率、加强森林资源管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 2023年合作市计划投资6300余万元,围绕矿山生态修复、森林生态修复、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积极谋划6个山水子项目。工程实施以水源涵养功能提升为主线,以生态系统自然修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通过各项目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连通、相互协调,达到“护山、保水、治湖、扩林、调田、护草”一体化目标,推动甘南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保障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如今,勒秀林区苍松翠柏、碧水蓝天连成一片。梅花鹿、马鹿、林麝、岩羊等野生动物在下巴沟保护区内自由栖息,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画面。 天蓝、水清、山秀、土沃。绿色是羚城最浓烈的色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躬身”在2670平方公里的山川大地,深耕绿色发展沃土,培育绿色发展动能,擦亮绿色发展名片,天空增蓝、草原增绿、山脉增青、江河增流的多彩生态画卷在羚城大地徐徐展开、熠熠生辉。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