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合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2024年的消费投诉热点,提醒广大消费者请注意防范消费陷阱,做个理性绿色、依法维权的消费者! 一、食品安全要牢记 选购食品时,应选择到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等场所采购;采购预包装食品时,要查看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不采购包装标识不齐全和过度包装的食品;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环境整洁、信誉度高、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馆就餐。 二、直播购物需谨慎 消费者应选择具有一定规模且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勿点陌生链接,在观看直播购物的过程中,不要被“价格低廉”“秒杀”“数量有限”等煽动性营销氛围影响,谨防冲动消费。在直播购物时要认真查看经营者在直播平台的资质信息公示情况,从信誉度、成交记录、评价详情等多方面对网店进行评估,付款时注意购物链接确保自己的资金安全。 三、医美整形要留心 医美整形应选择具有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特别注意医疗美容机构发布的医疗广告,是否在发布前取得了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消费前应充分了解医疗美容的预期效果和可能发生的风险,不要轻易相信商家的广告宣传,理性选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四、农资选购要注意 选购农资产品,要注意选择合法经营企业购买,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无证照或走乡串户的流动经营者的农资产品;注意查看农资产品包装是否规范、标签内容是否完整;农户在购货时不论数量、价格多少,要主动向经销商索取购货凭证,并妥善保管好发票、包装袋、说明书等。 五、选车购车要细心 购车时做好调查摸底,不轻信广告宣传。订好书面购车合同,在合同中写明车辆种类、购车金额、交车时间、交车地点和违约责任等内容,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轻信代理人或销售人员的口头介绍与承诺,提车前要仔细检查车况、外观、重要部件的性能、配件和内饰装潢等配置是否与说明书和宣传材料相符,若存在问题,应及时提出。 六、预付消费须三思 在办理预付式消费卡时,尽量选择规模大、证照齐全、信誉好、经营状况良好的商家。根据自身实际需求,理性充值。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内容,明确消费卡的适用范围、有效期限、服务项目、优惠幅度、退卡条件、违约责任、终止服务、转让等细节,不轻信口头承诺。及时核对余额动态,索要充值票据凭证。 七、质量认证需留意 选购儿童玩具、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及其他特殊产品时,要注意查看产品标识信息,要注意查看产品铭牌标识和产品外体上是否标有“CCC”标志,是否有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产品标识、规格、型号是否与认证证书信息一致;可根据商品3C认证证书编号,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结果系统,查询核实3C认证证书是否真实、有效。 八、个人信息要保护 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线上消费时,要尽量做到“有限提供”,能不填写的个人信息尽量不填写; 遇到沿街发放赠品要求扫码录入个人信息时,谨慎参与,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不随意连接公共场所Wi-Fi,以免不法分子窃取个人信息,影响资金安全。 在此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当自身合法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及时与经营者沟通协商,协商不成的,可拨打12315、8212315热线或通过公众号、APP、小程序等入口登录全国12315平台进行投诉举报。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