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合作市,远山层林尽染,牧草泛金。清晨的勒秀镇加茂村,牧民才让扎西赶着成群牦牛与藏羊走向草场。阳光洒在他笑意盈盈的脸上,也照亮了这片生机勃勃的高原牧场。 “以前养的是本地土种牛羊,生长慢、出栏晚,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才让扎西一边驱赶牛羊,一边感慨,“现在不一样了,政府引进了良种,教我们科学养殖,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他的经历,正是合作市牛羊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作为甘南州的重要牧区,合作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以牛羊产业为重要支撑,大力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帮助农牧民腰包越来越鼓。 近年来,合作市扎实推动畜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适宜高寒牧区的优良畜种。以卡加道乡、佐盖曼玛镇为核心,建成犏牛繁育基地,通过娟姗牛与本地美仁牦牛杂交,培育出新型“娟犏牛”。这一品种体格大、长势快、产奶量高,效益远超本地传统品种,真正实现了“繁育好品种、带动好产业”。 同时,合作市大力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构建从良种引进、标准化养殖到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条。“我们不仅推广娟姗牛,还陆续建成多个冻精改良点和人工授精站,良种覆盖率持续提高。”合作市畜牧工作站站长陈育忠介绍。 才让扎西便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三年前,他在政府扶持下引进了一批改良牛和羊,通过科学喂养、疫病防控等措施,养殖效益显著提升。“现在一年能出栏牛二十多头、羊一百多只,收入翻了好几番。”他笑着说。 更令人欣喜的是,合作市创新推行“四季均衡出栏”模式,打破传统出栏周期限制。在科技赋能方面,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于佐盖曼玛镇牦牛育肥基地等示范基地,大力推广高效繁殖、精准营养与饲料配制技术,有效缩短养殖周期,显著提升养殖效益。 品牌打造方面,合作市紧扣市场需求,全力推动“美仁牦牛”“卡加藏羊”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突出高原绿色、有机、健康的特色。通过政府推动、企业联动、牧民参与,“美仁牦牛”如今已成为高品质畜产品的代名词,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 产业链延伸也在不断推进。合作市积极发展高端肉制品、功能性食品和特色乳制品,推动牛羊产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市还率先引入“智慧牧业”理念,依托甘南州智慧牧场大数据平台,推行电子芯片植入,实现牦牛“一牛一码”、全程溯源,推动传统养殖走向信息化、精细化。 “我们通过5G、物联网和大数据,实现从牧场到餐桌的全流程溯源,让畜牧业变得更智能、更高效。”中国电信合作市分公司副总经理高凯表示。 如今,合作市已成为全国牦牛乳、曲拉交易中心,牦牛乳系列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牦牛乳、曲拉交易量占全国86%,酪蛋白系列产品产量占全国90%。据悉,截至第二季度牛出栏0.78万头,同比增长8.38%;羊出栏3.91万只,同比增长8.99%;奶产量1111吨,同比增长11.50%。 今年,合作市还投入731万元推进生态家庭牧场和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持续优化畜群结构,改善饲养条件,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畜牧业真正从“量大”转向“质优”。 从游牧到定居,从传统散养到集约化、标准化养殖,合作市的牛羊产业正在高原上奏响一曲浑厚而充满希望的“牧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关闭窗口】 |